人文学院法律系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信息与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致力于夯实法学研究基础,提升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法学学科以“人工智能法学”“数字法学”为特色,积极探索法学与新兴技术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已形成了传统法学与前沿交叉并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互补的学科生态体系。
一、专业概况
01 平台基地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省部级)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工信智库、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智库合作计划)
▲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
▲在线调解教学与研究中心
展开剩余92%▲通信法研究中心
▲语言教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南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网络空间治理”
▲网络社会信息开发与保护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02 招生情况
法律系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包括“030100法学”与“035101法律(非法学)”。
03 师资配备
法律系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梯队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截至2025年6月,法律系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其中教授4人。
04 未来发展
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质量持续向好,主要就业去向包括政府机关、公检法部门、国有企业、互联网企业、研究机构、律师事务所等。
二、法学专业简介
01 培养目标
法学学科积极推动本学科教师与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学、新闻传播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了解信息网络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法律+互联网/人工智能”复合型法治人才。
坚持传统法学与前沿交叉并重的培养方针,设有网络与信息法学、人工智能法、民商法、经济法四个方向。
02 专业方向
1.网络与信息法学:聚焦网络治理、数据治理、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数据权属与流通、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等法律问题,培养能在网络与信息法律领域开展创新研究的卓越人才。
【招生导师】丁颖、谢永江、米铁男、闫姝月
2.人工智能法: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法律原则和规则体系的影响及后者应采取的适应性调整、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对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人工智能伦理标准以及国际视野下的人工智能立法动态等,培养具有前沿视野、批判性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创新人才。
【招生导师】崔聪聪、刘淼
3.民商法:重点关注市场法律制度体系,以物权法、债法、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为研究重点,并探索民商法在数字时代的应用与挑战,培养兼具法律分析与实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招生导师】黄东海、赵小军、李鼎熙
4.经济法:注重研究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制,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监管、金融法规、反垄断法等领域,特别是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探讨经济法在促进技术创新与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中的作用。
【招生导师】潘静
三、法律(非法学)专业简介
01 培养目标
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对象为非法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为网络监管部门、互联网法院、互联网企业等部门和单位培养具有现代法治理念、法律职业操守,系统掌握互联网法律、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要领服务网络强国建设,能胜任网络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网信法律人才。
02 研究方向与招生导师
1.人工智能法
招生导师:崔聪聪、刘淼
2.网络与信息法
招生导师:谢永江、米铁男
3.民商经济法
招生导师:黄东海、潘静、赵小军
四、导师介绍
谢永江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学科负责人。
中美富布莱特项目访问学者(2010),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网络治理与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信通院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中心高级评估专家、北京信用学会网络信用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法、网络治理和经济法。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国家242信息安全专项、中央网信办重点工作支撑等各类项目30 余项;主编和参与撰写《网络安全法学》《个人信息保护通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通识》等教材和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人大、中央网信办、北京市等中央和地方部门立法咨询,为中央和地方网信立法献计献策。
邮箱:xieyongjiang@bupt.edu.cn
丁颖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
曾在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长期从事争议解决、国际私法、网络法的研究。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法学评论》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全国第一届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第八届仲裁与司法论坛“仲裁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等各级各类学术奖项多项。主讲多门课程,其中,“国际私法”系学校第一批次认定通过的高新课程。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位论文多次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优秀学位论文。指导人文学院学生首次在“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主赛道一等奖。
邮箱:dingyinggz@163.com
崔聪聪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教授,法学博士,法律硕士学科负责人。招收法学学硕、法律硕士。
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电子商务法起草组专家,兼任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法律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个人信息保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为数据法学、人工智能法,深度参与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的制定,出版《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电子商务法》等专著、教材,在《比较法研究》《法律科学》《东方法学》《政法论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家邮政局、中国移动等委托的课题三十余项。支撑中央网信办有关司局制定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多部。
邮箱:cuicongcong2005@sina.com
黄东海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商法史、传统民商事法律文化研究,以及传统民商事法律文化在网络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等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纵向课题三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等。
邮箱:huhutzhu@163.com
米铁男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网络治理与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曾访学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德国弗莱堡马克思普朗克国际刑法研究所。发表CSSCI等核心期刊十余篇,主持和参与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北京市法学会等各类横向、纵向课题20余项。
邮箱:mitienan@bupt.edu.cn
刘淼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理事,国研评审中心专家,北京市法学会税法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法、网络法、财税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主持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税务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具有非常丰富的法律实务工作经验。
邮箱:echoliu5997@126.com
赵小军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证据法等。北京市优秀骨干人才。主持司法部部级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优秀骨干人才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法学核心期刊《法学》《政治与法律》《东方法学》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曾在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十余年,多案入选《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中国法院2021年度案例》。曾获第四届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博士论文奖、6次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全国二等奖等奖项,2019年获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30年突出贡献奖。
邮箱:aurora2004@sina.cn
潘静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网络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法、网络法、商法。曾在最高人民法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发表CSSCI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
邮箱:panjing114@126.com
闫姝月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网络法学、未成年人法学。兼任北京信用学会青少年诚信培养专委会、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互联网法治与少年司法专家工作室、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法艾少年”专家工作室的研究人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高端智库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参与撰写教材著作四部。在《学术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民主与法制》《人民法院报》等重要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咨政报告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批示或采纳。曾获第十届陈光中诉讼法学奖学金等。
邮箱:bnuyanshuyue@163.com
李鼎熙
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
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德国耶拿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民法、法理学、西方法制史等。在《法学》《法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邮箱:rommelalee@163.com
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老师
咨询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
#
导师详细信息
欢迎报考北邮法学学科!
发布于:北京市网上股票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