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犹他州普罗沃机场旁的一片土地引发政治风暴。州长斯宾塞·考克斯在家庭农场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该州已成功阻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控股的西锐飞机公司购置当地土地。这位共和党人直言:"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已超越经济利益考量。"这场看似地方性的决策,实则是美国联邦与各州联动对华战略收缩的缩影。
一、从孔子学院到农田禁令:犹他州的"安全叙事"演变
作为全美最早针对中国制定"安全法案"的州之一,犹他州的政策轨迹颇具代表性。2021年该州率先关闭大学孔子学院,2023年立法禁止外国军事公司购地,2024年更将限制范围扩大至所有中资企业。州众议员坎迪斯·皮耶鲁奇在发布会现场强调:"这些法案不仅是政策,更是向世界宣告犹他州坚守自由价值。"
数据揭示政策背后的矛盾:中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农田仅占外国总持有量的0.0003%,且自2021年起已下降31%。但犹他州议员杰斐逊·伯顿仍坚持:"军事基地密集区的安全容不得半点妥协。"这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逻辑,正成为美国多州的共同选择。
二、多州联动:农业用地成战略博弈新战场
犹他州的举措并非孤例。2025年7月8日,特朗普政府以"粮食安全"为由,计划全面禁止中国购买美国农田,并考虑收回既有土地。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安全行动计划》显示,加拿大持有1530万英亩农地,而中国仅27万英亩,但政策矛头却明确指向中国。
目前全美已有26个州出台类似禁令,联邦层面虽无全面法律,但1978年土地申报制度正被重新激活。参议院2023年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农地禁购法案,众议院2024年又通过《农业风险审查法》,要求强化外资审查。这种"州先行、联邦跟进"的模式,形成对华投资的立体封锁网。
三、中方回应:政治操弄损害市场信心
针对美国愈演愈烈的限制措施,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违背市场原则。数据显示,2023年外资持有美农地4500万英亩,中国占比微乎其微,且多年来中资企业为美创造大量就业。正如发言人指出:"中美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人为设置障碍最终损害的是美国自身营商环境。"
在普罗沃发布会现场,考克斯承认该投资计划可带来数百万美元收入和数百岗位,但坚持"安全底线不可动摇"。这种"宁要安全虚名、不要发展实利"的思维,折射出美国战略界对华认知的深刻转变。当土地购置被赋予地缘政治意义,经济理性正在让位于意识形态博弈。
从犹他州的农场到华盛顿的立法机构,一场以"安全"为名的资源争夺战正在上演。当政策制定者用显微镜审视每一笔中资交易时,他们或许忽略了:真正的安全应建立在开放合作而非封闭对抗的基础之上。
网上股票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